攻下盛乐后,张辽接受孙资的建议。
派8000兵马前往阳寿驻扎,将盛乐原有的鲜卑百姓迁三分之一到阳寿。
原有的阳寿百姓则是安排在盛乐定居,这样便能够让这些百姓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进行发展。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叛。
他们在两城同时实施马邑县的富民政策。
同时孙资建议,让汉族和鲜卑族实施通婚政策。
未成婚的男女必须在十日内实施两族通婚,已经成婚的丧偶男女必须在十五日内成婚。若发现叛乱鲜卑男子,则直接将其妻子另外许配于汉族男子。
如若不自行寻找另一半的将强行通婚,军营之中,婚事一切从简。
这段时日,阳寿、盛乐两城喜事连连,这也眼下成为化解鲜卑和汉族矛盾最快的方式之一。
同时孙资建议在阳寿、盛乐城外都修筑两处卫城或者安置营帐派兵驻守,这样如果有敌兵来袭,他们可以很好地做到互相支援,达到更好的防守效果。
鲜卑人只懂得在草原驰骋,而城池的建设则是一塌糊涂,不然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攻破。
孙资安排鲜卑俘虏建造防御工事,加强弩、铁钉狼牙守城棒、瓮城、吊桥、护城河等的修建。
其中在阳寿修建排水工程,以防止洪水再次流入阳寿城内。
短短两月,阳寿、盛乐的生产已经进入正轨。防御工事在孙资的监督下已经变成铜墙铁壁,现在就算是敌我悬殊四五倍的兵力也无法撼动阳寿和盛乐。
冬去春来,他们已经出雁门关数月。
“是该回乡当当郡守了。”
桃花花艳红,壮士度春风。
雁门郡马邑县。
雁门关人山人海,基本全县的县民都到这里。
不为其他,只为迎接那个让他们丰衣足食的人,只为那个让鲜卑人闻风丧胆、让他们不再受到胡人任意屠杀和掠夺。
李力却站在一处迎风位置,独自沐风,似乎若有所思。
“来了!”
“壮士归来啦!”
远远地,十岁的张辽骑着骏马进入众人视线。他此次仅仅带回特别想回和那些必须回家的战士,其余部分则是留在阳寿和盛乐。
张汛、孙资、郝昭等都镇守关外。
乡亲们都带着自家最为珍贵的礼品前来迎接张辽。
张辽已经来到众人跟前。
“恭迎县令大人!”
“恭迎将军。”
万民跪拜。
张辽则是脑袋瓜嗡嗡直响,他也不曾料到,自己在百姓心目中居然有如此高的声望。
“还别说。这种感觉真爽,怪不得古代人人都想,这种权力真的会让人欲罢不能!”张辽赶紧甩了甩头,生怕迷上这种感觉。
远远的山石背后,一人见状,慢慢的缩下头去。
几个小时后,刺史府内。一人恭敬地描述着什么。
丁原眼中寒光一闪,似乎做了某种决定。
几日后,县令府内,张辽打开迷信,满意地笑了。